591ic网址www.591ic.cn只做原装现货,欢迎购买咨询,想试用的会员可以去平台注册账户,注册好后可以随时联系!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 破局LED芯片产能过剩

破局LED芯片产能过剩

  三安光电100亿元加码LED欲做世界第一,华灿光电投资11.8亿元扩张外延片产能,士兰微拟定增8.8亿元投建LED芯片等项目,澳洋顺昌2014年LED业务计划实现营收2.5亿元,新海宜年底LED芯片月产能预计达9万片……近期,LED芯片企业纷纷亮出自己大幅度扩产计划,各家企业无不信心满满、野心勃勃。

    受下游照明市场需求的拉动,LED上游芯片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LED芯片行业出现如此紧锣密鼓地布局扩产计划,其背后是成本降低带来的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带来市场需求爆发,未来3-5年步入发展黄金期。与此同时,丰厚的财政补贴也加速芯片企业急速扩张的步伐。然而,企业在新一轮扩充产能之后,会不会致使芯片行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沼?

    产能过剩 坐稳寡头

    2014年初,众多投资机构开始围观LED产业,各LED企业也乐意接受机构的高密度调研。在重新获得资本市场“宠爱”的LED行业,还头顶着“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的光环,这给相关公司带来了更为实在的好处。在众多利好中,除去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减免、政策奖励外,各地政府为争抢LED项目更推出了巨额的补贴政策,这被业内认为是LED企业产能扩张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据了解,自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率先出台政策,对不同的MOCVD设备,分别实行800万元、1000万元的补贴标准。随后,厦门、佛山及芜湖等地也纷纷仿效。三安光电、德润豪达、国星光电等国内公司在政策“激励”下,大肆采购MOCVD设备。

    就三安光电而言,今年拟与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在该开发区投资建设LED外延、芯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100亿元。厦门火炬开发区同意给予三安光电项目公司单台设备以2英寸54片补助金额500万元为基数进行折算,补助上限为200台。

    CSAResearch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芯片环节产值达到105亿元,增幅31.5%,但随着2010-2011年所投资的MOCVD产能继续释放而使产量增幅达到61%,远大于产值增幅。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内的MOCVD总数达到1090台左右,较2012年增加约110台。2014年,我国LED行业将延续2013年上升势头,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对此,晶元光电市场行销中心协理林依达认为,中国LED芯片企业面临投资过剩考验,因为无论是大陆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凡是在华人市场里面都会出现“一窝蜂”投资现象。目前呈现的状况确实是上游芯片出现产能过剩。

    目前LED芯片厂商如果都在做同样的产品,企业的产品水平、整体性价比如果不能提高到拔尖的地位上,大概几年以后就可以见真章。因为当企业产品性价比不能与其他企业区隔,几年之后要么停产,要么被收购。

    CSAResearch调研表明,目前我国LED芯片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总体约在70%左右,而三安光电、士兰明芯、乾照光电等几大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

    但是,基于对市场爆发的预期,过去一年的扩张趋势在2014年一季度仍然不断升温。产能扩张仍是上中游企业近期目标,多家企业将新增产能计划提上日程。后续,中国LED产业芯片端的产能压力可能继续上扬。

    林依达表示,就国内芯片厂来讲,如果刨除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补助,基本上很多厂商是扛不住的。因为过剩的产能造成产品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基本上已经牺牲掉应有的薄利。所以在客户族群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的芯片厂商能存活下来的只有仅存的几家而已。

    量体裁衣 低调扩产

    面对中国大陆芯片厂商的火热加码扩产潮,台湾地区LED芯片扩产意图显得尤为冷静。

    随着有风向标意义的晶元光电由亏转盈,台湾地区也延续2013年底的上升态势,2014年第一季度各芯片企业营收业绩持续向好,大部分企业产能饱满。其中龙头企业晶元光电营收超过62亿元新台币,同比增幅达到44%。

    据了解,在台湾的LED并购史上,晶元光电的几宗并购案件被业内传为佳话。七年并购四家LED芯片厂,从而稳坐台湾芯片龙头交椅。然而,想通过整合扩张来达到产业扩张的不仅仅是晶元光电,2013年至今,三安光电与阳光照明双双联手,德豪润达与雷士频频“秀恩爱”,都以期从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来打通整个LED产业链,暗渡LED照明市场。

    面对业内紧锣密鼓的战略合作和整合并购形势,林依达认为,目前这些所谓的战略合作,实际上是“宣誓的意义大于实质”。

    林依达表示,因为任何芯片厂商与其他企业合作,最终都要看其合作企业的最终产品能否卖的动。所以,在与芯片厂商合作的同时要从做灯的角度出发,无非是想要性价比好的光源,或者对整体组装比较有优势的光源或者是方案。

    目前几家的“联姻”和“牵手”,当晶元不在这些组合里面的时候,晶元光电同样可以拿出好的方案,往市场投放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化学作用。这些组合看似能稳定后面的出海口,但如果产品与技术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这些组合是很容易被击破的。所以无论怎样,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开始做起。

    所以,晶元光电今年也一定会扩增产能,但不会像某些企业喊着要新增100台或50台。晶元光电的扩产会架构在自己对市场可以掌握的订单数量,以及与客户的未来合作之上,晶元光电会架构在针对市场的需求基础之上做扩产发展。

    另外,晶元光电作为台湾地区芯片龙头企业稍有扩增产能之意,都会引起MOCVD设备厂商的注意。国内几家MOCVD设备厂商也都在与晶元光电接触,只是目前双方合作还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对国产MOCVD设备还没有进行测试,原因就是测试机台需要双方投入很多资源,目前与国内MOCVD设备厂商配合上较少。所以,晶元光电在2014年的扩产过程中,还是以国外的MOCVD机台设备为主。”林依达如是说。

    抵御风险 良性竞争

    当LED芯片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增资扩产时,产能过剩的阴影就会笼罩着行业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退出LED市场。其中旭瑞光电和睿能被收购,亚威朗、上海蓝宝、大连路美都相继退出,上游芯片企业的倒闭无疑是在告诫原本竞争激烈的芯片行业扩产时要注意规避风险。

    林依达认为,“多家LED芯片企业倒闭原因就是其没有充足的客户,主要依靠政府不断的‘输血’,不断地接收政府的补助津贴,企业如果没有自身的营运能力,没有办法提升业绩,再多的津贴和‘输血’也没有办法维持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