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ic网址www.591ic.cn只做原装现货,欢迎购买咨询,想试用的会员可以去平台注册账户,注册好后可以随时联系!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 工业4.0推动半导体产业变局

工业4.0推动半导体产业变局

   工业4.0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带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提供底层技术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由于涉及自动机器人、仿真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对工业的生产制造、库储、物流,甚至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改造,需要广泛采用微电子产品,如处理器、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等。而全新市场需求必将推动各种微电子产品在技术层面的改变,进而驱动半导体企业在产业层面做出调整。在为半导体业提供市场机会的同时,也重塑着半导体产业。

    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之后,一场中国的工业4.0变革也在酝酿启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而且难得的市场机遇。尽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差异——2014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虽然略有收窄,依然达到2176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企业仍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技术与企业运营层面做出相应调整,而不应错失发展机遇。

    英飞凌:工业4.0是一个闭环

    在先进制造业代表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后,工业4.0已经成为当今热词,只要论及产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几乎无人不谈工业 4.0。近日《中国电子报》采访了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也是德国工业4.0创始会成员之一英飞凌,其工业和多元化电子市场业务部微控制器业务高级总监 MaurizioSkerlj表示:“对于工业4.0,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通过联网将相关要素连接起来,不仅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同时被生产和 加工的产品本身也将变得智能,并积极参与到被生产和制造的流程中来。”

    也就是说,工业4.0应当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它推动的是工业的智能化升级,而非仅仅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推动信息化升级,即通过传 感、机器视觉等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的采集、反应和对未来的预测,在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闭环。

    “提到工业4.0,人们往往都会注意到工厂的智能化,却往往忽视了智能产品。”MaurizioSkerlj强调,“事实上,工业 4.0包括两大要素:智能工厂和智能产品。智能产品有利于多个领域的改变,包括公司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交互、未来工业生产过程管理等。产品变得更加智 能,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定位、识别和沟通。在智能产品的生产流程中,我们可以在每个产品中,通过植入电子标签或外部传感的方式,在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下,产品 能告诉制造流程自己应该被怎样制造,自己知道它已经做到什么步骤、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并控制下一步骤应该去哪个工厂。”

    芯片:解决联、感、知等基础问题

    那么,具备如此先进理念的工业4.0应当如何落实呢?无疑,工业4.0是一个愿景,特别是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很多企 业自动化阶段尚没有完成的时候。但是,它又是一个正在实施的渐进过程。“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造大致应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 工厂内的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华泰证券研究员章诚表示。“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大要素:更多地实现工厂自动化、各行业间横向和纵向更深地互相融 合,集中控制向分布式智能控制转变,以及大数据的分析。”MaurizioSkerlj表示。

    “具体来说,工业4.0的整体架构将大致由“云、网、端”三大部分组成。“云”是指工业大数据及工业云。对数据进行采集、反应和预测,形成可行为的大数据。“网”是指工厂内物联网及覆盖产业链整体的工业互联网。“端”是指智能机床、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智能生产设备,AGV、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智能生产终端是核心。”章诚表示。

    就半导体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MaurizioSkerlj指出:“芯片处于整个工业4.0架构的基础,它解决的是上述架构中的 联、感、知等基础问题和执行问题。具体到产品,则涉及工业传感器、微控制器、电子标签、和高效的功率器件等。具体来说,高精度的工业传感器是捕捉工业 4.0环境下有效数握的关键,收集到有意义的数据后,高性能的微控制产品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发出指令对生产进行智能控制,微控制器再将指令传达给 功率半导体,保障高能效地生产。此外,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数据的安全,设备的防伪贯穿始终,安全芯片可为智能生产的数据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趋势:在新需求之下形成

    工业4.0环境下的这样一种“云网端”系统结构的搭建,无疑会对底层的半导体技术形成新的更高要求。总结起来,大致包括几个重要趋势。首先,工业以太网的建设需要支持多协议的通信芯 片。“工业以太网,互联互通、实时控制,进而实现安全、节能将是智能工厂的核心技术。”瑞萨电子通用解决方案中心综合营销部副部长王均峰在接受《中国电子 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而言,包括生产设备联网实现自律协调作业的M2M,通过网络获取大数据的应用,开发、销售、ERP、PLM、SCM等业务管理系 统与实际生产过程之间的协同。因为现代智能工厂有四大关键点:一是要连接所有网络以拿到数据;二是要有智能机器;三是大数据,将所有设备、所有人连接后, 所有数据都大批量传送到智能终端上;四是分析,得到数据后从中抓取出应的趋势来,提高设备状态的检测和预测。要确保上述要点的实现,王均峰认为:“高速传 输、大数据、保证实时性安全性和节能均十分关键。而这正是工业以太网构建的要旨。”然而,不同厂商支持的工业以太网标准各不相同,包括 PROFINET(RT/IRT)、EtherCAT、CC-LinkIE、DeviceNet、、EtherNet/IP、ModbusTCP、 CANopen等。“这就需要开发同时支持多协议的通信芯片,当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以太网协议的实现、应用开发、硬件开发、一致性测试等,从开发到量产 需要很长时间。”王均峰说。

    其次,端一级的智能机床、机器人等,需要高性能、低功耗、安全性的芯片产品支持。“这一直是半导体厂商致力的方向。”英飞凌工业与 多元化市场资深经理王亦菁表示,“在工业4.0中,高度智能化环境下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底线,特别是物联网环境下敏感数据量越大,风 险就越大,比如数据、ID、IP被盗用,数据被伪造或篡改,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被恶意操纵。因此,安全是在工业4.0实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高集成度也是应对工业4.0时代的必备条件,比如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供应商开始将MCU与传感器加以整合。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中,传感器当处系统之首。类似于感官系统的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是自动控制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可以说,没有众多质优价 廉的工业传感器,就没有现代化工业 的生产体系,更别谈工业4.0体系的构建。此外,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易使用和泛在感知等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在快速崛起,使传统实践中因成本等因素未 能实现在线检测的某些重要工业过程参数的测量成为可能。“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MCU作为系统控制的核心器件需要采集加速度计、陀螺仪、磁 力计、温湿度计等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传感器使用的MEMS工艺和MCU制程有差异,两者的SOC整合在半导体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并不妨碍 两者做为独立模块在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分享到: